隨著鋼構建筑的發展,對于鋼構件,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某鋼構廠承接的大型建筑鋼柱在生產質量方面曾出現了燒穿、未焊透、氣孔、垂直度超差等缺陷,經過對材質、工藝等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并經過改進,使得該產品的質量達到合格標準。
1 焊接工藝
本產品所采用的材質為Q345B,原來的焊接工藝參數如表1所示。
工件的坡口型式如圖1所示。焊縫截面形狀及焊腳尺寸如圖2所示。
2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該鋼柱的結構簡圖如圖3所示,(該鋼柱的結構比較復雜,本文僅以法蘭盤與圓管狀柱身的焊接為研究對象)。

2.1 法蘭盤與柱身的垂直度超標
加工完成的工件,經檢驗,發現存在法蘭盤與柱身的垂直度超標的問題。究其原因:工件較大(長度為18000mm),在施焊過程中,無論是在車間還是現場,由于條件限制,大多情況下是將組對好的工件按圖4所示的位置擺放施焊。
為了操作方便,操作者總是先焊接工件上半部分,焊接的位置、順序、方向如圖5所示。在重力和熱熔作用下,法蘭盤焊接平面與柱身軸線上部之間的夾角將小于90°,與之對應的另一邊的夾角則大于90°;當焊完上半部分
翻面焊接另一邊時,已經形成的垂直度偏差,很難再通過焊接熱變形回復,即使進行焊后矯正,總還會留下變形余量,不能完全回復到90°的垂直度。對于變形量較大的構件,機械矯正時甚至還會出現焊縫被撕裂的現象[1-2]。以上缺陷主要是因焊接順序不當造成。
2.2 燒穿、未焊透、氣孔缺陷
經采用pxtu-350+超聲波探傷儀對焊縫進行探傷和觀測檢驗,大約30%的產品存在燒穿、未焊透、氣孔等缺陷,缺陷超過國家標準值,初步鑒定為不合格品。部分不合格品經返修后達到合格,但仍有10%左右的產品為不合格品。
存在以上缺陷的主要原因是:(1)操作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意改變焊接參數(主要是增加焊接電流);(2)環境濕度(該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為降雨量較多、空氣濕度較大的地區);(3)操作者的水平問題[3]。
3 解決方法
經過現場觀察和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改進焊接工藝
改進后的焊接工藝如表2所示[4-5]。
3.2 改變焊接順序
焊接時,焊接順序如圖6所示。首先焊接“1”,翻面,之后焊接“2”和“3”;再翻面,焊接“4”[6]。
3.3 增加焊接工裝
采用焊接工裝,保證工件在焊接時,柱身保持水平放置,法蘭盤的下沿離開地面。最好采用自調式焊接滾輪架,該機構不僅能滿足柱身保持水平放置的要求,還可以快速、方便地對工件進行翻轉,簡化了工件翻面的操作難度,減少了輔助工時[7]。

4 結束語
經過以上的改進,產品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達到了95%以上,部分不合格產品的缺陷種類和范圍也明顯減少,通過返修, 產品可達到100%合格。這種改進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焊接成本增加,焊接效率降低。因此在實際生產時,要根據情況酌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