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是個小窗口,一線職工在這里灑下汗水,貢獻智慧。企業的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一點點從這里開始。當我們走進這些班組,走進熱火朝天的現場,也是在感知一個企業跳動的脈搏。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亦可從中一窺端倪。
班組并不僅僅存在于生產車間,第三產業的各種團隊也在演繹著班組的另一種精彩。在各行各業,班組的追求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又可歸結為同樣的一組關鍵詞:安全,優質,高效,環保,團結。
焊一機械手班:讓機器人乖乖地俯首聽命
走進班組,我們觀察,我們記錄,我們思考。編者
偌大的車間內,幾十臺焊接機器人靈活自如地同時生產著7種車型。淡淡的焊煙中,六七個工人往來巡視,像藝術總監一樣,監控、指揮著這場高科技舞蹈
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車間,記者的第一反應是:現代化!隨之暗想:有機器人幫著干活,在這兒當工人應該挺輕松。
然而,跟著全國勞模謝元立率領的焊一機械手班摸爬滾打了半天,記者發現,這里的工作遠不是想象中按幾個按鈕那么簡單。
讓機器人乖乖地俯首聽命
機械手班現有23人,每天三班倒,負責駕馭22臺機械手。目前生產的7種車型,包括時速250公里的和諧號、時速380公里的高鐵等,它們的轉向架焊接方法都不一樣。行進在機械手矩陣中,謝元立邊查看焊接質量,邊對記者介紹。
這些機器人大小不一,膚色各異,它們有節奏地不停扭腰、轉臂、焊接,就像在集體表演機械舞。
見記者看得津津有味,正在給機械手添加焊絲的青工王瑜伽笑了:以前我也覺得操縱機器人干活輕松有趣,就像小時候玩變形金剛。真正接觸后才發現,要想擺弄明白這些家伙,必須學習大量知識,而最難最頭疼的就是給它們編程造大腦。
編程本是技術人員的專利,而這個班組在繁忙的生產之余,開創了一線工人編制自動焊大型程序的先河。
給焊接機械手編程,是個厚積薄發的活兒。謝元立告訴記者,這不但需要精通計算機編程語言,懂機械性能,還必須有精湛的手工焊技術、熟諳焊接工藝、了解焊接變形問題。一個焊縫得焊幾層,先焊哪條,后焊哪條,焊縫如何交錯開,焊接方向如何設置等等,非常復雜。
今年23歲的王瑜伽是班組老幺,雖是干了4年手工焊之后才被選拔到機械手班的,還考取了歐洲焊接資格證,可上手之初,他經常好不容易編出個程序,卻翻來覆去不好使。
班組把編程能力作為業績考核的硬指標,培訓學習不斷,而且獎金向優秀組員傾斜。每遇技師競聘、出國學習、評先爭優,只要翻開班組技術檔案,看看個人全年開發了多少新程序,我們就知道該誰上。王瑜伽告訴記者,他跟著師傅拼命學習,迄今已相對獨立地開發出3個程序。
原來,記者眼前這些機器人之所以能夠乖乖地俯首聽命,是因為班組員工把大量功夫下在了外人看不見的背后。目前,長客焊接機械手使用的三四百種自動焊程序,全是這些工人自行開發的。
每個程序的完成都飽含眼淚
作為機械手操作工,這個班組的工人們為何要自我加壓,主動肩負起編程重任?
1999年,公司首次花巨資引進機械手,在手工焊精英中層層選拔,組建起機械手班。可當大家歡呼雀躍來到新崗位后,卻傻了眼從近千頁說明書到設備按鍵上標的全是英文!
特別是外國專家編程時指法如飛,讓人眼花繚亂。謝元立坦誠地對記者說,咱虛心請教,對方卻說:操作工學會按按鈕就行,何況你們文化有限,學多了也不懂!
當時國內使用機械手的企業極少,電腦還十分昂貴稀有,遇到電腦+英語,這些手工焊將都變成了E時代的文盲。外國專家的話更讓大家如芒在背。
班組自發成立英語學習小組,人人隨身攜帶《英漢詞典》。工余,班長帶頭自費到外面培訓班充電。遇到公司內部推出免費英文、數控、計算機班,大家更是絕不錯過。
班組元老徐紅說:每逢外國專家編程,我們就緊盯屏幕上飛過的一道道命令,分工逐條記錄,再把每個人記下的只言片語像拼圖一樣湊在一起,反復琢磨
一年之后,引進的機械手過了免費服務期,再請廠家編程,每天要支付近千元勞務費,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名老員工的月工資。
更嚴峻的問題還在于,因外國專家不懂長客產品的工藝,編出的程序十有八九不靈。機械手焊完的產品缺陷頗多,大批機械手只能閑置。
對此,班組員工如鯁在喉,干脆買來折疊床、方便面,住在了車間,決心自己編程。
一道兩米長的焊縫程序,試編了上百遍,幾個月后終于成功。從此,我們一發不可收。謝元立五味雜陳,長時間站在機械手前編程,組員眼睛被弧光打傷,腫得像桃子,又疼又辣,淚流不止。
有人打趣說,每一個程序的完成,都飽含著我們的眼淚。
這淚水中有昔日的羞憤、自強的決心、編程的辛酸、今天的自豪機械手的優勢原本只在直線長距離焊接,一遇到其它復雜焊縫,遠不如人手靈活的機械手便失去了用武之地。但通過班組成員不斷開發新程序,機械手的功能被大大拓展,甚至遠超國外廠家想象。
在一臺大型機械手前,謝元立停下腳步:它正在焊接城鐵車轉向架的構架環口。前不久,國外廠家高管來長客看到后驚訝不已。他們仍然認為六軸機械手無法一氣呵成完成如此高難度的環口焊接,而我們早在13年前就已實現。
有趣的是,18年前那位曾深深刺痛班組成員的外國技術專家,多年后再見到這群工人時也驚呆了。他說:你們對機械手的研究超乎我的想象。這些年來中國發展很快,我想正是因為有你們這樣肯學上進的人。
一個程序頂10個頂尖焊工
隨著一個個自動焊程序編制成功,機械手越來越多地取代了又臟又累的手工焊。目前在長客,轉向架的自動化焊接率已達60%到70%,而在機械手引進初期,僅為10%左右。
僅城鐵車構架環口這個新程序,就為車間省了10個頂尖焊工!車間主任李波說。據介紹,過去,該環口的焊接只有高水平焊工方能勝任。工人要以半蹲姿勢圍著環口一邊不停轉圈,一邊變換焊槍角度。而且因是多層焊,還要忍受不斷升高的溫度,就像圍著火爐干活,工作服還經常被烤著。
機械手焊接質量高,而且一天24小時作業,生產能力是手工焊的2到3倍。在機械手班,一人操作兩臺機械手。近幾年,長客轉向架產量以每年1000臺的速度激增,機械手班功不可沒。
實際上,隨著班組成員對程序的不斷優化和推陳出新,機械手班自身的生產效率也迅速提升。
以每個班8小時計算,過去,機械手的焊接時間只有4個小時,另外4小時需人工進行修補、轉序等。如今,機械手的焊接時間已增加到每班7個小時。謝元立告訴記者,這些年,該班培養出的許多技術高手被調到其它崗位委以重任,班組成員雖從46人減少到23人,完成的生產任務卻不斷增加。
機械手的大范圍應用,還使作業環境明顯改善。一位老員工一邊操縱天車給機械手更換工件,一邊笑呵呵地對記者說:干手工焊整日煙熏火燎,車間煙塵滾滾,能見度僅有10米,紗布口罩戴半天就全黑了。你看現在,車間里能從這頭直望見那頭
因貢獻突出,謝元立帶領的機械手班榮譽不斷,成為長客幾千個生產班組中鼎鼎大名的明星班組,并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
我們班組最特殊的氣質,就是特別上進、特別能鉆研。正在用鋼刷清除焊層間雜質的青工張振宇自豪地告訴記者,近日,他們班組再次突破性完成某出口項目的地鐵車轉向架側梁組成焊接編程。
轉向架之于軌道車輛,就如人之雙腿。今后我們會有更多的創造和突破,為中國制造的高鐵、地鐵打造出更健壯的飛毛腿!謝元立信心滿滿地說。
加效-歡迎來到氣動點焊機、閃光對焊機、排焊機、縫焊機、電焊機、焊接設備等專用焊機生產廠家、我們致力于服務《焊接問題、 專業解決!焊接專機 ,專業制造》加效點焊機全國免費免費服務熱線:400-679-6688